全球天氣變化異常,台灣的夏天也越來越炎熱,不但對人類是個很大的負擔,對毛小孩也是一大挑戰。看診的飼主經常好奇地詢問獸醫師,如此炙熱的天氣對貓咪會有什麼影響,這次邀請許祖誠獸醫師為我們解析!
▲感染血液寄生蟲,貓咪會變得比較沒精神不愛動。
夏季常見疾病有哪些?
夏天是蚊蟲大量孳生的季節,溫度越高,蚊子和跳蚤孵化的速度也越快。蚊子往往都是在貓咪睡覺時偷偷叮咬,進而傳播心絲蟲導致貓咪過敏、生病等等。跳蚤問題是門診常見的案例,跳蚤會傳染腸道寄生蟲(絛蟲)、血液寄生蟲,還可能讓貓咪引發跳蚤過敏性,甚至是人畜共通疾病–貓抓熱。夏天也是食物最容易壞掉的時候。尤其是含水量高的食物,像是罐頭、鮮食等等。高溫也可能讓乾飼料裡頭的油脂變質讓貓咪拒吃飼料。最後,天氣熱不只是人會中暑,貓咪也會中暑!特別是空氣不流通又悶熱的環境,對扁臉貓風險更高。根據臨床經驗,許多貓咪因為熱衰竭送醫,大多都是洗澡後烘毛不小心烘太久或烘箱溫度設太高,需要多加注意。
▲定期給予預防藥預防心絲蟲。
貓咪會出現哪些症狀?
跳蚤會讓貓咪有搔癢感,皮膚可能會摸到小結痂,肚皮或下背部會出現毛量稀疏或脫毛情況。如果感染血液寄生蟲,貓咪會變得比較沒精神不愛動、睡覺時間變多、胃口變差、呼吸變快或呼吸比較大力。另外,跳蚤造成腸道寄生蟲,成貓雖然沒有什麼症狀,卻會在貓咪躺過的地方產生像芝麻一樣的小白點。蚊子也是夏季常見的病媒,他們會造成過敏及心絲蟲感染,通常會於耳背邊緣或鼻樑發現不明的小疹子、膿皰、糜爛和結痂。心絲蟲於貓咪而言,不像狗狗有很明顯的症狀,感染中後期可能會有偶爾氣喘/咳嗽、呼吸比較快/大力,一不注意,貓咪會沒有任何徵兆突然死亡,所以千萬要當心。至於食物方面,如果濕食沒有馬上吃完,環境悶熱加上細菌汙染,幾小時內可能會變質,等到貓咪吃下去後,可能會出現嘔吐、拉肚子。
▲執行多餐定量有助於控制熱量攝取。
平時該如何預防?
夏天太熱的時候,可以開窗搭配循環扇幫助空氣流通,擺放不同類型的水盆也能提高喝水意願,有助於散熱。 很多人以為貓不出門就不會有跳蚤,其實跳蚤會藉由人類身上從外面帶回來。目前市售除蚤藥滴劑效果比防蚤項圈還要好且方便,連續三個月以上就能有效根除環境中的跳蚤。而心絲蟲的預防,唯有定期給予預防藥,推薦像一碇除、全能貓S、寵愛這類特定滴劑產品可以同時處理跳蚤和預防心絲蟲。食物方面,乾飼料建議買一個月內吃完的量,放在陰涼乾燥處。罐頭開封兩小時內吃完,如果需要冷藏的濕食要密封(保鮮膜/塑膠蓋/保鮮盒),五天內吃完,食盤建議每日清洗以減少細菌孳生。配合貓的天性,建議多餐定量方式,讓貓咪可以在短時間內吃完,若貓咪偏胖,更需要嚴格執行多餐定量有助於控制熱量攝取。
呼籲飼主的話
貓咪天性擅長隱藏不舒服,很多病痛初期往往很難察覺到,因此觀察日常行為、食慾及身體的表現很重要。食慾是最簡單的觀察,看到有進食不代表吃得夠,尤其多貓家庭更難察覺。定期量體重是最準確的方式,建議每1至4週測量,可以用行李秤測量裝有貓的外出籠,再扣除空籠重即可得出體重。除了體重,也要觀察貓的呼吸速度與面相,例如呼吸較快、耳朵是否下垂、眼睛微開、鬍鬚前傾或嘴唇緊繃,這些細節可能都是身體不適的警訊。一旦發現異常,請盡早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