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對疾病有高度隱藏性,常錯過最佳就診時機,尤其心血管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高血壓等。這些疾病與動脈血栓栓塞症密切相關,飼主應謹慎留意,早期發現才能及時治療。
心肌病
貓的心肌病常見類型包括肥厚性心肌病(70-75%)、限制性心肌病(10-15%)、擴大性心肌病(<5%)及心律不整性右心室心肌病(<3%)。這些心肌病均因心臟肌肉異常導致心衰竭,且需要專業獸醫師通過高端心臟彩色超音波診斷,無法依靠常規X光或血液檢查分類。肥厚性心肌病是指心肌向心性肥厚,導致心室腔室容積變小,心輸出量減少,最終形成心衰竭。此病可能具有基因遺傳性,高風險品種包括緬因貓、美國短毛貓、波斯貓、布偶貓等。最常見於中年公貓,但其他年齡層也有發病風險。臨床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張口呼吸、活動時喘氣、呼吸困難及咳嗽,這些症狀多因肺水腫引起。肥厚性心肌病常伴隨嚴重肺水腫或胸水,需要住院治療,穩定後給予β阻斷劑、利尿劑及抗血栓藥物進行長期控制。建議每三個月回診一次,緊迫的貓咪可在出門前使用鎮靜藥物或與獸醫師討論延長回診間隔。限制性心肌病則因心肌或心內膜纖維化,導致心肌收縮及舒張功能下降,最終導致心衰竭並引發肺水腫或胸水。此病可分為心肌型及心內膜型,成因可能與病毒、細菌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相關。限制性心肌病多見於伯曼貓、暹羅貓、波斯貓等,診斷年齡平均約為7歲。治療上與肥厚性心肌病類似,但藥物使用種類有所不同,利尿劑及抗血栓藥物也是必要的治療工具。由於貓的心肌病沒有特定預防方式,定期健康檢查對疾病早期發現尤為重要。可透過生化指標評估心臟功能是否異常,若數值異常,建議進行心臟彩色超音波檢查,及時發現潛在疾病。
▲ 貓肥厚性心肌病按照心肌肥厚的位置不同而分型。
▲ 限制性心肌病的圖示病變位置為心肌或是心內膜纖維化。
高血壓
高血壓是貓咪血壓持續上升超過正常值(120~150 mmHg)。若血壓超過180 mmHg,可能會引發高血壓,對眼睛、心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等器官造成損傷,形成惡性循環。高血壓可由腎臟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腎上腺腫瘤等引起,常見於老年貓。常見症狀包括瞳孔放大、視力減退、失明、神經異常、癲癇等。嚴重高血壓會引發腎臟病理變化,導致腎功能衰退,並加劇蛋白尿及慢性腎病。心臟方面,高血壓可能導致心雜音、心衰竭等問題,尤其在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或甲亢的貓中常見。治療高血壓需解決潛在疾病,並根據病情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同時需要定期監控血壓,避免劑量不當造成低血壓或血壓控制不良。高血壓可能是自發性或二次性疾病引起的症狀,因此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的關鍵。對於已控制高血壓的貓,應每三個月評估血壓,每六個月進行血液學檢查,包括血球計數、血液生化和尿液分析,以確保腎功能正常。食物中應控制鈉含量,選擇低鈉食物以避免高血壓問題。
▲ 使用脈波震幅式血壓機測量貓咪血壓。
▲ 使用都卜勒血壓機測量貓咪血壓。
▲ 貓高血壓的臨床症狀之一,瞳孔放大,對光無反應。
小叮嚀
貓皇的心血管疾病不易察覺,症狀相似,定期健康檢查尤其是血壓測量至關重要。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貓,居家護理應注意休息時呼吸次數不超過每分鐘40次,心跳不超過180~200次,藥物使用需監控體重,血壓應保持在120~150mmHg,並確保貓咪心情愉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