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中,最常碰見的狗狗皮膚病多半屬於慢性混合型皮膚病,通常是有過敏性皮膚炎結合感染比方說黴菌、細菌和寄生蟲的門診。而在這些疾病裡面,較為常見的皮膚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黴菌感染和毛囊蟲感染。
▲ 當出現皮膚泛紅,有可能是過敏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
由於台灣天氣炎熱潮濕,是塵蟎滋長、花粉遍佈的好環境,加上大家喜歡飼養的品種很多都屬於異位性皮膚炎高風險品種,因此異位性皮膚炎在台灣的確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異位性皮膚炎的成因主要和自身皮膚屏障缺失以及環境中過敏原存在的多寡相關。一般在換季或是變天時,症狀會分外明顯。最常見的症狀便是搔癢、皮膚泛紅、紅疹、結痂甚至因繼發感染而出現化膿等。主要的治療方式以口服止癢藥物、針劑控制以及同時控制繼發性感染為主軸。目前獸醫界最主流控制繼發性感染的方式已經不再是過往的口服抗生素,更多的是運用外用的藥浴洗劑、局部藥用軟膏以及殺菌慕斯,以降低口服抗生素抗藥性的產生。往年止癢也只能依賴類固醇,現在有了相對比較不傷身的免疫調節劑以及無明顯副作用的止癢疫苗,提供了毛孩飼主更多更安全的選擇。在預防方面,我們一律建議以環境過敏原控制以及皮膚屏障修復為主,故分為降低環境溼度、同時保持環境衛生,以及透過洗劑或是保濕噴霧等產品,補充神經醯胺以修復皮膚屏障,降低過敏的發生。
▲ 台灣天氣炎熱,狗狗容易有異位性皮膚炎。
黴菌感染
除了過敏性皮膚炎,黴菌感染在台灣也是老生常談了。在這邊和大家提醒,黴菌感染多數在貓咪之間傳播,犬隻單純患上黴菌感染的機率其實並不高,在我們的診間,大部分都是複合型感染, 也就是說一般都是有過敏性皮膚炎的患犬繼發黴菌感染比較多。當寵物出現皮癬菌感染,主要症狀通常為禿毛、皮屑以及皮膚泛紅,但若只是單從外表判斷,就連非常有經驗的皮膚科獸醫師也會很容易誤診,因此診斷黴菌感染還是得依賴診斷工具。常見的診斷方式為紫外燈(伍氏燈)檢查、拔毛鏡檢以及黴菌培養。由於黴菌孢子通常是從土壤或是其他貓咪及患病動物接觸過的表面傳染,因此殺菌洗劑是治療中必不可少的產品。除此之外,在比較嚴重的病例,或是伴隨其他疾病的患犬,一般都需要倚賴口服殺黴菌藥物以達到完全根治的效果。
▲ 狗狗如果受黴菌感染,可能會禿毛。
毛囊蟲感染
最後可以和大家分享毛囊蟲感染。在台灣有一個默認的常態,那就是「我的狗不出門,他們就不需要使用預防外寄生蟲滴劑或口服藥。」其實這個觀念看似邏輯上沒問題,但是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原因有兩個,其一,毛孩不出門不代表飼主不會帶蟲或蟲卵回家。並且很多飼主也會定期帶毛孩去美容院洗澡,卻把這個行為一樣視為「我的毛孩沒有出門」的狀況,這是飼主常有的迷思,需要多加注意。其二,有一種寄生蟲它基本上不需要毛孩去外面接觸誰,也有可能出現感染,那就是毛囊蟲。毛囊蟲屬於皮膚常態菌叢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正常的皮膚裡面也會有極少數的蟲體共存。但是當毛孩出現嚴重皮膚疾病或是免疫力低落的情況,如果沒有規律預防,就會出現爆發式感染。一旦出現感染,往往皮膚症狀輕則禿毛、重則到處流血、化膿甚至穿孔。這個疾病並不難預防,基本上只要有在吃口服型的外寄生蟲藥物,就不會出現感染。因此,幾乎每次來看診的都是那些不出門的狗。希望飼主們平常一定要規律預防外寄生蟲,特別是那些平時就有慢性皮膚病或是其他系統性疾病的毛孩們。
▲ 就算都在家,也要嚴防毛囊蟲感染。
小叮嚀
毛孩的健康關鍵在於平時的預防與細心觀察,尤其在台灣這樣的潮濕環境中,更需警惕。定期為毛孩做好環境衛生、過敏原管理以及外寄生蟲的預防,並密切留意他們的皮膚狀況,能大幅減少皮膚問題的發生。此外,若毛孩有任何異常,切勿拖延,儘早就醫才是最好的選擇。記住,平日的預防勝於事後的治療,讓我們一起為毛孩的健康護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