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宇獸醫師在任職台北市議員期間,憑藉的專業醫療知識,經常為動物、寵物以及藥物等議題提出見解與建議,不僅為人民發聲,也站在飼主的角度,爭取毛小孩的權益。從學生時期看見的流浪動物慘況令他難以忘懷,也是他選擇從醫院的手術台「轉站、轉戰」市議會質詢台的動力,回憶起闖蕩政壇的生涯,有感動、有成就也有無力的地方,但依舊不變的是,那顆希望對動物更友善的心。
收容所慘況、過時的規範 因而萌生從政念頭
民國69年在台大獸醫系就讀的楊靜宇,因為課程需要流浪狗做實驗,加上動保法的限制,都是到吳興街的動檢所去買流浪狗,在山上看見2、3公尺大的籠子關了3、4隻狗,擁擠的慘況令他難以忘懷,而且當時還是「十二夜」的年代,一段時間後就會立刻遭到撲殺,無辜的狗狗們沒有生活,僅僅是短暫的活著。
「難道這是我們念獸醫系該碰到的嗎?所以在我心裡有一個很大的問號和驚嘆」後來隨著大家對於動物保護的意識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案例,更讓他覺流浪動物沒有完善的政策,比如動物之家因為動保法和零撲殺政策,導致收容超載,同一個籠子裡關到6、7隻狗狗,在弱肉強食下強的狗一天吃很多,而弱小的狗狗只能躲在角落,三天吃不到兩口,是必須有人去處理的問題。
對於動物的權益,另一個讓楊靜宇有感而發的是過時的動物用藥觀念。在歐美國家所有人藥和動物藥都屬於一個主管機關,比如在美國就是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有一個專責的機構可以負責,可是在台灣剛好相反,人藥是衛福部食藥署,動物藥是農委會防檢局,因此獸醫師在動物用藥上受到了很大的侷限,因此希望加入政壇後能改變這樣的窘境,發揮自己的專業讓動物可以活得更好。
▲楊靜宇任職市議員期間參加過各種活動,爭取毛孩權益。
推廣校園犬 浪浪有家有陪伴
流浪狗爆滿是各地收容所都面臨的問題,開源沒辦法控制,節流方面如何讓動物送出去,是每一個動物收容所和縣市政府最頭痛的問題。楊靜宇觀察了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做的評比,發現在校園犬考核中台北市是最後一名,236所學校只有9所有,試想如果所有學校都有2隻校園犬,就可以減少收容所一半的狗狗數量。
在他的極力推動,以及教育局和動保處持續合作下,學校成立動物保護社、成立社團讓社員分工照顧狗狗,並尋找對動物有愛心和熱心的老師,後來台北市變成六都第1名,從9所變成32所,也盼望能持續推廣。
動物之家改建困難重重
楊靜宇在任內感到最惋惜的,就是沒能看見動物之家的改建正式動工。「動物之家應該是一個轉運站」,他分享動物之家的使命不是只是一個餵食動物、關動物的地方,應該要能夠幫助動物找到家,因此他在任內不停推動動物之家改建,但礙於垃圾處理費、土地使用規範遲遲無法進行,經過多番討論與溝通後,朝向
申請變更用地屬性,增加能利用的面積,也期盼未來設計劇場讓小朋友更加認識動物保護的概念,讓全新的動物之家有明亮、先進的形象,更能成為亞洲最棒的收容所!
▲收容所不一定只能是髒亂的形象。
法規要修 飼主也要負責任 共創毛孩新環境
楊靜宇也提醒各位毛爸媽們,除了要求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法律規範外,我們自己也要盡到飼主的責任,比方說飼養動物現在一定要絕育,政府已經有給予補助、免費晶片等等,那大家是否也有讓毛孩施打、結紮?這些都是屬於民眾的義務。在卸下市議員重擔後,楊靜宇依舊沒有改變關懷動物的初心,更積極打理自家醫院的空間,用來幫助更多流浪動物,也期待過去推行的動物友善政策能夠繼續實行,讓台灣繼續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無論身分為何,一心為動物的楊靜宇。
※本文為節錄部分文章,完整內容請見哈寵誌2023年4月季刊《汪喵達人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