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寵物出遊,身為拔拔麻麻的主人,都希望能讓寶貝玩的開心、盡興,但想要玩的安全又健康,除了場地的選擇,毛小孩自身的預防措施更是重要,想讓狗喵們快快樂樂出遊、健健康康回家,就一定要注意這些「法寶」準備好了沒?
市面上的疫苗琳瑯滿目,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幼犬核心專用疫苗、六合一、七合一,較多的有八合一與十合一。貓咪常見疫苗則是三合一(貓咪核心疫苗)、五合一和白血病毒疫苗。核心疫苗就字義上來解釋,是最必要也最重要的預防基礎,同時可抵抗高危險性病毒的傳染,在狗而言主要針對犬瘟熱、犬小病毒出血性腸炎、犬傳染性肝炎與狂犬病毒;貓咪則是針對貓瘟、卡里西病毒及貓鼻氣管炎與狂犬病毒。至於萊姆病疫苗及貓咪白血病毒等則屬於非核心疫苗,意指對於動物本身沒有那麼的必要性,如萊姆疫苗主因由壁蝨引起,可以依個體需求且經醫師評估選擇性施打,而狂犬病疫苗因為屬核心疫苗之一加上台灣為疫區國家,必須遵守法規施打。
八合一和十合一,多兩種差很多嗎?
十合一較八合一多了兩種犬隻鉤端螺旋體症的病株抵抗力:感冒傷寒性鉤端螺旋體症、波莫那鉤端螺旋體症。在保護力上相對的較為完整,不過對生活在一般環境中的狗狗來說,其實是沒有太大差異的。
通常來說,數字越多的疫苗就是給予越多重的保護,如八合一就是有八種病株的抗體,十合一則再多加了兩種,若狗狗先前對疫苗沒有過敏反應,施打十合一來說是最完整的,不過在初期施打時(如幼犬的第一劑疫苗)還是建議以核心疫苗為主,之後第二、三次補強時,再選擇八合一或十合一。有研究指出貓咪的基因與疫苗導致的腫瘤有密切關係,對於這類基因的貓咪建議施打價數較少的疫苗,如以三合一疫苗為主並另外施打白血病疫苗來補足,當然有些貓咪施打五合一也沒有問題,但因為關鍵在於基因而非品種,在形成腫瘤前難以判斷貓咪是否有易形成腫瘤的基因存在,因此多建議以三合一取代,並施打在非頸部後方的部位,如四肢皮下或靠近四肢的腹側皮下,若真的形成腫瘤可藉由皮膚大範圍切除或截肢,才不至於造成貓咪生命的危險。
不管貓咪施打的疫苗為何,在注射之後都應該觀察注意「腫瘤123」,只要三項有其一成立,就建議立刻手術切除:
1—在1個月內施打的部位有團塊長大。
2—團塊雖沒有長大,但面積大於2公分。
3—皆無前述,但團塊持續存在3個月未消失。
犬貓真正產生抗體約在施打疫苗的一至兩週後,因此這段期間仍要盡量避免寵物外出,目前台灣主要的疫苗種類效力皆為一年,不管寵物是否勤於出門,都應該每年定期施打,因為無法預料飼主或家人外出後,是否會接觸到外在環境的病菌並將其帶回家中,特別是適應能力較強的病毒,若犬貓沒有固定施打疫苗,則可能間接地被感染而成為病原體的宿主。
在犬貓約6到8週齡的時候即可以施打第一劑核心疫苗,之後每間隔3到4週即可再施打第二劑補強,直到三劑都施打完後,就可以最後一劑施打的日期為循環,每年補強,若要再追加其他疫苗,也建議要間隔一個月的時間。
BEFORE務必在寵物身體健康良好的時間點
醫師建議可以提前幾天帶到動物醫院,先進行生理狀況的評估,必須在沒有任何病症的健康狀態下才能施打疫苗,不管是領養或購買來的寵物,剛到新環境時都可能產生緊迫,因此不建議馬上施打疫苗,最好可以先在家等到第7至10天,檢查有無鼻水、眼淚眼屎或拉肚子與嘔吐等現象,觀察適應程度良好後再施打。
AFTER在黃金時間觀察有沒有引發過敏現象
對疫苗會產生過敏反應的寵物雖然不常見,但仍在少數,飼主可以在施打完後的30分鐘到1小時觀察,大多因為疫苗產生的過敏反應有:眼鼻口分泌物變多、急性嘔吐與頻繁的拉肚子、眼瞼或嘴巴周圍的皮膚腫起、伴隨搔癢等,更嚴重則可能會休克,若飼主有察覺到初期的過敏症狀最好趕快與獸醫師聯繫,並視情況補打抗過敏針緩解。
施打完疫苗後的兩三天,寵物會因為正常的免疫反應出現懶散、倦怠等精神不濟現象,這時為了避免再增加他們的緊迫,不僅僅是洗澡美容,包含改變環境、食物轉換、外出旅行或新成員加入…等等,任何可能造成寵物產生壓力的行為都要排除,即使已經是施打過好幾年的成年犬貓,飼主都要謹慎避免。
特別感謝/尼古拉動物醫院 李國閔 獸醫師
本篇出自2015寵物旅遊北部篇 p.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