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貓貓他們本身不會說話,所以很多時候,到醫院時通常都是已經變成嚴重的狀況,而疾病越嚴重的時候,治療起來會花的時間就會越久。吃的藥物會越重,甚至有的都需要到住院打點滴、手術開刀才可以治癒。
其實在生病的初期的時候,貓貓就會改變他們日常的生活作息,有時候雖然不明顯,但是如果用心觀察的話,常常可以在早期的時候就可以發現了。主要可以從幾個地方來觀察:
✐EYE 眼屎和眼淚的狀況
有的時候,貓貓的眼眶周圍會紅紅的、有過多的眼淚分泌物,這時候,就是代表著他的眼睛有發炎的狀況了,在貓貓眼睛和鼻子中間會有一個鼻淚管,有時候會因為慢性發炎造成阻塞,才會過度的流眼淚,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在眼角或是眼眶的周圍會發現膿樣的分泌物,有些還可能會把上下眼瞼黏住,使的眼睛完全睜不開。
幼年動物來說特別重要,因為有時候會因為幼年動物抵抗力比較差,所以會使的病毒性感染造成的眼疾更加嚴重,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失去視力或必須要到摘除眼球的狀況。有些貓貓會因為眼睛疼痛或是畏光,造成眼睛一大一小,或是有抓眼睛的行為,往往又會造成情況變得更加不好。
所以,當發現家裡貓貓眼睛有分泌物或是無法張開的時候,可以先用沾濕的棉花將眼睛周圍擦乾淨,保持眼睛的清潔,帶上伊莉莎白頭套,在症狀還沒惡化之前,帶到動物醫院檢查。
✐EAR 耳朵的狀況
基本上,貓貓耳朵發炎的狀況下,會跟我們被蚊子咬一樣,都會有紅腫的現象出現,很多時候,就可以看到貓貓的耳朵有腫起來的現象,有時候會造成耳垢的增加,也會去影響貓貓的聽力。耳朵發出很臭味、貓貓開始常常搔耳朵或是甩頭,嚴重的時候會開始發現耳朵有許多的液體產生(出液或是膿汁)、外耳及耳道紅腫及貓貓不願意被碰觸耳朵的部分,會有疼痛反應。
平常在家裡可以幫貓貓按摩與搓揉,讓貓貓習慣,一個禮拜大概幫貓貓清耳朵一次到兩次。還要注意的是洗澡的時候,要防止水流到耳朵裡面,如果鼓膜的部分潮濕就容易受到刺激而感染及發炎。基本上維持耳朵健康的關鍵就是保持耳道的清潔與乾燥,耳道潮濕的狀況下加上耳垢的堆積,就容易讓病原菌有地方可以大量繁殖,造成耳朵發炎。
嚴重的外耳炎會導致中耳炎或是內耳炎的產生,如果造成鼓膜的發炎或是半規管的部分發炎,就會進而影響貓貓的聽覺還有平衡感了。適量的耳臘對耳道來說是有保護作用,但是如果耳垢增加太多就會讓病原菌有機可趁,造成感染,所以日常的保健是很需要的。
如果耳朵發炎狀況嚴重需要使用耳藥的狀況下,還是會需要先用清耳液先清理耳垢的部分,才不會去影響到耳藥的作用。外耳炎主要會在耳殼及耳道部分,可能發生的原因還有細菌性、黴菌性感染、耳道異物、寄生蟲像是耳疥蟲、腫瘤、皮脂漏及過敏性疾病。長時間的感染也可能會引起反覆性或是慢性耳炎的發生。
中耳炎則大部分是因為咽部和鼻腔發炎,經由咽鼓室引起,也有可能是因為長期的外耳炎惡化造成鼓膜破裂而形成。當有最嚴重的內耳炎的時候,會出現斜頸、眼球震顫和走路繞圈的症狀,因為內耳的部分,是主要負責平衡的。最常見到的還是外耳炎的部分,另外還有打架或是家長在家裡幫狗狗剪毛時造成的撕裂傷、年紀大會開始產生的腫瘤及耳血腫,腫瘤來說常見的有鱗狀細胞瘤、肥大細胞瘤以及盯聹腺瘤。
✐NOSE 鼻子的狀況
當鼻子的分泌物從透明的轉變成黃綠色的膿樣分泌的時候,就表示貓貓的感染狀況已經變成嚴重的慢性感染了,甚至有時候還會開始看到帶血樣的分泌物,這時候再延誤治療的話,就會進一步造成鼻塞,影響到嗅覺而造成食慾、精神以及體重的下降。
另外,呼吸道另外一個症狀就是打噴涕和咳嗽的狀況,如果有發現的時候,有時候會是因為病毒或是灰塵從鼻腔進入後,造成黏膜的刺激,所以才會有打噴嚏的現象,而咳嗽則是因為進入口腔造成氣管的刺激,才會有的反射動作。如果一天發現了好幾次的話,通常就不會是因為短暫的刺激造成的,有可能是因為小朋友生病了,而且如果同時有鼻子或是眼睛的分泌物產生的話,就有可能是上呼吸道的感染了。
✐MOUTH 口腔的狀態
貓貓牙齒的形態跟人的差很多,因為是從掠食性動物演變來的,所以比較方面用於撕扯、咬叼,並且退化掉咀嚼的功能。如果因為外傷、發炎或是牙周病造成口腔疾病的時候,往往會造成貓貓不想吃東西,卻因為疼痛而無法進食,導致沒有得到充足的營養,使的生體機能運作更差。
貓貓常見牙齒的疾病有三個,蛀牙、牙齦炎以及牙周病。貓貓本來並不容易會蛀牙,因為貓貓的口腔酸鹼值跟人的有很大的差異性,貓貓的唾液酸鹼值大約是7.5,人的唾液酸鹼值大約是6.5左右,還有像是前面提到的結構上的不同,貓貓的牙齒排列比較不密集,所以比較不易堆積食物殘渣於牙齒間或是齒齦的部分。
至於食物的部分,大部分貓貓的乾飼料中會較少有糖份及澱粉類的東西,所以產生細菌酸性物質的東西就會較少。而牙齒的部份和我們人類的差不多,由外而內可以分成法瑯質、象牙質、牙髓腔、齒根部及齒槽骨和外圍的牙齦組織。牙結石的產生是藉由殘留的食物造成細菌增生,而細菌與唾液中本來就有的黏性蛋白會形成牙菌斑,牙菌斑在和唾液中或是食物中的鈣質就會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的形成就會像是鐘乳石一樣,慢慢的變大變厚,就會去開始刺激到牙齦,造成牙齦的萎縮形成囊袋,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只要大約兩三天左右沒有幫貓貓刷牙的話,就會容易在貓貓的口腔中開始形成牙結石。進而會造成牙周病的產生。
有些貓貓由於乳齒沒有掉落,或是牙齒間距離較小(像是小型犬),或是由於飲食的部分以人食或是罐頭為主,這些原因都會造成牙結時比較容易產生。牙周疾病的部分來說,通常是因為牙齦炎,進而侵入牙周膜及牙周韌帶,甚至到齒槽骨而產生的。兩歲以上的貓貓大概有八成都會有。隨著貓貓的年紀變大,免疫力和代謝的狀況會慢慢變得比較不好,而厚厚的牙垢和牙結石在牙齦及口腔黏膜上,就容易造成細菌的增值以及感染,產生的毒素和酸性就會造成牙齒和齒槽骨的重吸收,而造成更嚴重的牙周疾病。
簡單的說,牙周疾病就是因為在牙齒上的牙菌般引起,大概來分會分成初期的牙齦發炎和後期的牙周病。牙齦炎是指牙齦附近有牙菌班以及牙結石,造成牙齦紅腫發炎,甚至到萎縮的狀況,接下來就主要是我們統稱的牙周病了,因為萎縮的牙齦造成牙結石更嚴重的堆積,就會引起牙周組織的萎縮,進而齒根外露,甚至掉落,如果沒有控制的話,會越來越嚴重。嚴重的牙周病會造成對牙齒還有周遭的齒槽骨的影響,明顯的現象有口臭,牙結石,食慾減退、牙齒脫落、顏面廔管、病理性骨折以及全身性的感染。不過一般來說,最直接的問題就是會造成進食以及喝水困難,嚴重口腔發炎的狀況會一直流口水,味道會十分難聞。
✔嘔吐了怎麼辦?
嘔吐的狀況,通常可以分辨需不需要送到醫院的方法是,如果貓貓嘔吐後,還會想吃東西,喝水,精神都正常的話,就應該還可以,但是如果每天都會有嘔吐的狀況,就比較不正常,只要超過一次以上就需要注意,並可能記錄起來吐的頻率、次數及嘔吐出來的東西。
✔喵星人拉肚子!
正常來說,直腸會重吸收水分,使的排泄物表面較為乾燥,但是如果飲食改變的話,排便的狀況也會有所改變,有可能會軟便或是拉肚子,如果有發現水痢便、血便及嘔吐的狀況,有可能是有淺在的疾病造成的,有可能會影響到貓貓的生命,需要趕快帶到醫院去作檢查。相反的,如果貓貓一直有排泄的動作卻沒有排便或是排尿的話,可能會有泌尿道或是腸道方面的疾病,像是有些貓咪甚至會過度用力,上完廁所以後還會有嘔吐的症狀。
特別感謝
陳怡銓 醫師
現任| 全國動物醫院高雄分院院長
經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所畢業
前憲兵軍犬隊 主治醫師
全國動物醫院 主治醫師
本文節錄自寵物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