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是狗貓最常見的腎臟疾病。在年齡的分布上,腎病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但以老年動物為主,且發生率隨著年齡逐年升高。根據文獻統計,十歲以上的狗每千隻中會有二十四例病例,而十五歲以上狗的發生率則提升至57%。
慢性腎病如何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包括脫水、結石、感染、發炎、缺血或毒藥物負擔等因素,都有可能會造成腎臟損傷,每次損害的程度不一,但多為不可逆性的傷害,也就是已喪失的腎臟功能並無法再復原。
而為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殘存的腎臟組織需發揮最大的代償效果,以求能順利排出每曰身體代謝出的尿毒素。但長期過度負擔的結果,會再造成腎功能進一步地損傷,也因此,腎功能會逐漸減少,造成殘餘的腎組織更大的負擔,一再惡性循環的結果,最終會進入末期腎衰竭的階段。一般而言,當腎功能受損達75%以上時,血檢中之腎指數包括尿素氫(BUN)及肌酸酐(Creatinine)等數值才會開始上升,也因此,當狗貓被診斷為慢性腎病時,通常表示僅剩二成或二成以下的腎功能了。
如何早期發現?
在腎病的發展初期,狗狗通常仍有正常的食慾與活動力,但會開始有喝多尿多的情形,且體重會逐漸下降。此時,因腎臟代償情形良好,尿毒素能順利排出,因此血檢中腎指數可能仍為正常,但因腎臟的尿液濃縮能力隨著腎功能喪失而變差,因此,在尿檢時會發現有尿比重下降的情形,是檢測腎病的早期指標。而隨著病程的發展,當殘餘腎功能低於二成以下,尿毒素開始累積,狗也會開始出現食慾不振及偶爾嘔吐的情形,在血檢時會發現腎指數已開始上升。
隨著腎功能下降,累積的尿毒素也會愈來愈多,而在血中循環的尿毒素會造成身體各系統的破壞,造成尿毒症的現象。其症狀包括厭食、精神抑鬱、嘔吐、下痢、脫水、便秘、嘴巴有尿臭味、口腔潰瘍、全身肌肉無力、嗜睡等,腎指數過高時,並可能會出現震顫、痙孿發作等神經症狀。在門診中,尿毒症是慢性腎病的狗狗們就診的最大原因,而飼主們通常也是到此時才知道家中的愛犬有腎臟問題,為了能早期發現,建議飼主們應定期幫家中的愛大安排尿液及血液檢查,才能在發現後早日開始進行治療,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如何避免病程惡化?
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可以讓腎臟功能起死回生的藥物,在人,有許多腎病患者由於誤信偏方,食入各種不明藥物,結果反而造成腎功能中大的損傷而需終生洗腎。因被破壞的腎臟功能已無法恢復,狗狗必須靠著僅存的腎臟功能維持生命,因此,在腎病的治療上,如何減輕腎臟負擔,減緩病程才是首要之目標。
治療高血壓
過高的血壓,會造成腎臟構造的損傷,一般而言,若收縮壓超過160毫米汞柱以上,應較密集地監控,若超過180毫米汞柱以上,則需較積極的降血壓藥物治療。
治療貧血
由於已受損的腎臟分泌紅血球生成素(EPO)的能力降低,且尿毒症時胃腸潰瘍及厭食等因素,都會造成不再生性貧血的發生。為了避免貧血造成腎組織進一步的損傷,在必要時可施打EPO並配合鐵劑的補充來改善貧血現象。
鼓勵狗狗飲水
多量的飲水,可避免脫水發生,且能藉多量尿液的生成,增加尿毒分子的排出。為提高狗狗的喝水量,可在食物中加水餵食,且勤換水盆,以隨時提供乾淨的飲水。
限制飲食中蛋白質及磷酸鹽的含量
適度地限制可降低腎臟的負擔與傷害。目前市面有多種品牌的腎臟處方飼料可供選擇,亦可自行調理,並定期監測,確保營養與腎臟功能兼顧。要注意的是,對腎病的動物來說,營養支持是長期治療的基礎。若狗狗仍因尿毒指數過高而厭食,則應先以能促進食慾的食物為主,若完全不吃,反而申容易因病情惡化而死亡。
特別感謝
蔡函儒 獸醫師
台大獸醫所碩士
臺大動物醫院小動物內科 主治醫師、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