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貓狗之於人類社會的文化與歷史
寵物間的行為演化
狗的原始本性
我們都知道狗狗的祖先是狼,雖然經過一萬五千多年的飼養與馴化,但其遺傳基因中,還是保有許多原始狼的習性,而群居及社會化就是其中之一。
狼是群居動物,通常七、八隻為一群,以集體狩獵的方式來獵食,狼群中都會有一位首領,而每隻狼在族群中的階級地位皆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安於本身在族群之中的地位,並服從首領,這就是狼系社會。
雖然狗狗經過長時間演化,但還是保有一些狼的本性,只是群居的對象已由同類擴大到飼養他們的人了,狗狗會把每位家人都當成族群之中的一份子,和人類一起生活、一起遊戲、一起外出散步。
狗系社會中的階級
很早之前有一派人說,狗的社會化中有地位高低之分,但近年來研究狼與狗的動物行為學家越來越多,發現以前講的地位說法其實是錯誤的,就連當初說狗狗有按照首領地位的行為學家也推翻了自己的說法。
早在一萬五千年前就有狗隻開始在人群周圍生活,那時候的人類與狗在彼此間扮演著互利的角色,當時的狗都是靠著人類的廚餘殘渣填飽肚子,為了保護資源〈食物〉,所以狗狗開始會跟在人類身邊,當有外人靠近的時候便會吠叫,也讓人類的生活多了一層保護。
漸漸的,人類與狗開始互相依賴生活,進而轉變成我們現在認知的狗的個性,由互利演化成比較像是朋友間的關係。
馴化於人類社會
不同種類的狗,品種天性皆不相同,有部分的狗狗品種天性就只是會吠叫而已,他就會成為群體裏面的哨兵,品種天性專門是狩獵攻擊的,工作就是負責圍捕獵物,當他們在野外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團隊。
雖然狗的社會化中沒有階級之分,但狗狗之所以容易接受訓練,主要是因為想要得到獎賞〈點心、食物〉。因此,在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日子裡,狗狗早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為自己於家中的地位來定位,他們清楚知道誰是家裏面的老大〈供給食物的人〉,而哪些人只不過是玩伴罷了。
於是就會產生一個有趣的現象,狗狗對於某些人的命令非常服從,對某些人又是愛理不理,之所以會有這種結果,就是家中每個人與狗相處的方式及管教態度皆不相同所導致。
圖片來源:http://www.wpclipart.com/貓的原始本性
貓咪和其他家畜一樣,是野生貓在人類長期餵養馴化後演變而來的,做為家養動物,貓的出現要比狗晚一些。狗在一萬五千多年以前就已進入人類的生活,而貓則在七千年左右才漸漸進入人類的生活,那時侯古埃及、西亞古國等地才開始有人馴養貓咪。
貓與貓之間雖沒有很明顯的階級制度,卻有強勢與弱勢之差,但在整個貓群裡面,並不那麼重要,貓咪非常在意自己的資源掌握,他們注重的是「有沒有」,而不是階級團體,強勢的貓要求一定要先擁有,但是別人有沒有他根本不在乎,要是家裡只有一個窩,勢必會被強勢的貓佔走,如果多準備幾個的話,他也無所謂,他只要他的那一個就好,說穿了,貓咪就是種自私的生物!
圖片來源:http://2.bp.blogspot.com/母系社會
貓咪是母系社會,這方面跟獅子有點像,通常公獅一但交配完就會頭也不回的拍拍屁股走人,小獅子皆是由母獅帶大,貓咪就是這個樣子。
圖片來源:http://images.forwallpaper.com/
但特別的是,當年輕母貓生幼貓,母貓新手又不會照顧幼貓,幼貓的哭聲則會吸引周邊地區的貓阿姨、貓太太聚集過來,一起幫忙照顧小貓,有點像太太們的小社區,即便不是自己生的也會幫忙照顧。但過兩個月齡之後,這些小貓就會分居開始獨立,四到六個月之後母貓便會與小貓打死不相往來,甚至有些母貓會把六個月齡的小母貓視為生育機會的競爭對手。
貓是機會主義者
貓咪每到一個新環境,最先找的是躲藏的地方,或是有沒有可以吃的食物、觀察這個對象會不會攻擊我,還是對我不理睬,這是貓咪很特別的一個現象。
貓是機會主義者,不是獨居動物也不是群居動物,他們會視當下情況而應變。動物行為學家及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為什麼人跟貓越來越接近,研究指出,因為貓有兩大特點,一個是五官比例,如果將貓咪眼鼻的比例數據化,非常很接近人類剛出生的嬰兒;第二個是聲音,最常見的就是貓叫春,很多時候根本分不出來是小孩子在哭還是貓在叫,因為貓咪的音頻非常接近人類小孩子的聲音,而貓就是利用這兩點,寄生在我們的社會裡,激起人類護幼的天性,抓住我們會照護幼童的弱點,成為不折不扣的「貓奴」。
諮詢/杜瑪動物醫院 林子軒 獸醫師/寶貝狗協會專業講師 邱文沁 訓練師
本篇出自2016寵物行為 p.32~33